附子这味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
如果出现麻木、疼痛、头晕、汗出、腹泻等现象。可能是“排病反应”。 在临床的实际中,这种“排病反应”现象是非常常见的。 其实这也是“排病反应”,属于药力上行后项、头部太阳经隧,药力与寒湿邪气“交争”出现的反应。另外还有一些病人服用附子后,出现的一过性腹泻,甚至严重的水泻,也属于这种情况。 关于“排病反应”,其实古人很早就有认识。比如在《尚书》中就有“药不瞑眩,厥疾弗瘳”这么一句,意思就是说,治疗那些病情深重的疾病,如果没有出现病情貌似加重的现象,那么病根就不能去除。其机理也是正确、准确的用药,药力与病邪发生的“交争”。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“排病反应”不能成为“不良反应”或“中毒反应”的借口,否则很容易掩盖“中毒”的真实情况,会给病人带来不利的后果。因此,在临床中,准确区分附子的“排病反应”与“中毒不良反应”,显得尤为重要。 关于如何鉴别附子的“排病反应”与“中毒反应”,通过临床的大量实践,得出了一些心得。 第一,“排病反应”虽然来得猛烈迅速,但是病人的整体状况尚可;然而“中毒反应”就不是这样了,“中毒反应”往往更加严重,反应更加剧烈。这个需要医者在临床上细心体会,便不难分辨究竟是“排病反应”还是“中毒反应”。 第二,“排病反应”的麻木、疼痛等反应很多发生在身体的局部,而这些局部大多为病人风寒湿邪、痰饮瘀血长期停聚之处,或为药力所过之处。 第三,如果医者使用的附子在安全剂量范围之内,煎煮得法,辨证准确,那么服药后出现的麻木、疼痛、头晕、汗出等症情,医者应当深为自信为“排病反应”。 第四,“排病反应”多为一过性,多会在继续服药后很快消失;而“中毒反应”如不处理、不停药,则多会越来越重。 “药不瞑眩,厥疾弗瘳”,希望医者能在中医临证之上细心体会,准确区分附子的“排病反应”与“中毒反应”,正确使用附子。
|